回首页

首页 > 新闻中心 > 海洋动态 > 新闻详情

记东海局首次印度洋专项调查任务 2020-04-07

4276

浏览

 3月14日,也许是知道到了离别的时刻,印度洋露出了温柔的一面,海面柔滑如绸缎。“向阳红19”船在后甲板发出释放指令十多分钟后,拉载着一个个潜标的浮球,如同一只只可爱的小黄鸭依次浮出水面。当看到最后一个浮球出现的那一刻,首席科学家郭伟其终于松了一口气。

“船上的事就是自己的事”

这次远洋调查任务,是自然资源部东海局调查船队首次挺进印度洋、首次跨越赤道进入南半球。承担本次任务的东海局下属单位东海海洋环境调查勘察中心科考队虽然前期收集了大量水文气象资料,但对于风云变幻的现场海况还是心怀忐忑。而接手“向阳红19”船才一年的船员们,更是海洋调查的一支新军。陌生的海域、续航能力短的科考船、科考队员和船员的初次配合、首次的海外补给……一系列挑战摆在科考队和船队面前。自从接到任务,科考队和船队就紧密联系在一起,大家深知,海上调查唯有密切合作和相互信任,才能克服困难取得胜利。

出航前,科考队和调查船就航次计划进行了深入沟通和讨论。船长和大副根据多年航行印度洋的丰富经验,推荐了海况较为平稳的作业窗口。针对船舶续航能力不足的情况,首席科学家、船长和东海局船管处研究了多套补给方案。根据调查内容和方式,规划了调查航路。码头备航期间,加强了对船舶的保养,对调查设备进行测试和演练。同时,在东海局领导和相关处室的部署和协调下,从“向阳红20”船借调经验丰富的船员来进一步充实船舶保障,东海预报中心给予全航次行经海域气象和海况预报,为调查保驾护航。

有人形容科考队和船员的关系,是手和眼的关系,手和眼既有各自分工,又要配合默契,才能完成一个个任务。“该站点完成,请航渡至下一站点”“调查设备故障,请减速航行”,看似科考队与驾驶台一句简单的沟通,船上的驾驶台和机舱却是一整套联动操作;“前方有渔船,我们即将向左避让”“海水流速较大,将船调整为顶流顶浪把定”,驾驶台将一个个明确指令及时反馈给科考队,以保障科考作业的安全。

除了工作上的齐心协力,生活上大家也互帮互助。餐饮部为丰富大家的饮食,每天制定科学合理的膳食菜谱,及时收集意见改进伙食质量。调查队员中有两位第一次出海的女队员和一位即将退休的老同志,航程一开始他们便克服晕船反应,迅速适应了船上的生活节奏,在完成日常值班工作之余,总会做些“分外之事”:参与甲板作业、拍摄影像资料、清洗仪器部件和工具、制作节日庆祝展板、清理实验室垃圾……船上的事就是自己的事,这在“向阳红19”船上每个人心里似乎是最理所当然的。自带工具为大家理发的水手长、不厌其烦修理健身器械的轮机长、随叫随到为调查设备排障的电机员……在这艘船上大家同吃同住朝夕相处,是同事,是同伴,更像是家人。

看海和出海是两种境界

“看海和出海是两种不同的人生境界,一种是把眼睛给了海,一种是把生命给了海。” 说起海洋,大多数人的眼前浮现的可能是湛蓝的海水、洁白的浪花、清新的海风和美味的海鲜。但对于做海洋调查工作的人来说,海洋往往意味着狂风、巨浪、眩晕和孤寂。

东海局对此次印度洋专项调查任务高度重视,东海局局长吴强,党委书记袁绍宏,副局长唐文胜分别为“向阳红19”船送行,并作航前动员,强调印度洋专项航次任务时间长、距离远、要求严、环境复杂,希望“向阳红19”船全体人员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严谨细致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临时党支部要切实发挥组织作用,高度关注人员思想动态,加强团队协作配合;严格遵守外事工作纪律,遇突发情况要及时报告,并根据应急预案采取适当措施;要科学组织实施,保质保量完成调查任务。

许多老船员说,冬季的印度洋海面平静的像一面镜子,而这个航次,几乎天天看到的都是一面“破碎的镜子”,而且还遇到了几次“镜子碎片四溅”的恶劣海况。1月27日,由于强冷空气影响,午后的海面刮起7级大风,浪高2.4米;至傍晚,风力增大至8级,浪高3.5米,天空中又下起了暴雨,此时船调头已来不及,只能低速顶浪前行,船头在翻飞的浪花中忽隐忽现,没入水中拍出的浪花足有十米高,船板嗡嗡作响,巨浪冲击船头,掀起的海水猛烈拍打着驾驶台,首席科学家和船长一直坚守在驾驶台,时刻监视着海况的变化和船舶状况,直到海况好转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去休息。值班的科考队员们也克服了船舶摇晃导致的严重晕船,密切关注着调查设备,随时做好应急处置准备。

远洋调查有时像部队野外作战一样,需要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能力,海洋调查设备长时间在海水和潮湿环境中运行,容易因高盐而腐蚀、海水压力而破裂以及水气潮湿而电板短路,还会受到海洋生物的侵扰。当调查仪器出现故障时,需要调查人员及时现场排查问题、解决问题。

特殊时期的海外补给

本次远洋调查任务期间,全球突然暴发新冠肺炎疫情,疫情发展牵动着每一位调查队员和船员的心,也给“向阳红19”船任务期间的外港补给计划带来诸多困难。首选补给地因相关审批手续增加被迫取消;备选补给地因疫情封港无法补给;另一备选补给地,也因暂时无法提供燃油补给而致希望落空。

面对困难,东海局领导与相关部门多方紧急沟通协调,最终成功协调到马来西亚一处锚地补给。

当时,马来西亚有多个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向阳红19”船临时党支部认真贯彻自然资源部和东海局的疫情防控部署要求,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疫情防控物资补给工作方案,成立补给现场领导小组,对确定参与补给的工作人员提前进行防疫安全教育,集中调配全船口罩、消毒液、护目镜等防护用品。另外,细化优化补给流程,提前做好船上补给区域和外方交接区域的隔离;与外方加强沟通,限制对方登船人数和活动范围,并要求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向阳红19”船参加补给的人员全部穿长袖长裤,戴口罩、橡胶手套和工作手套以及防护镜,分成两组,一组负责燃油补给,一组负责副食品补给。补给结束后,所有补给涉及区域进行了消毒,工作人员个人穿戴物品也进行了消毒清洗,连续14日对全体人员体温状况进行测量,最终安全完成了特殊时期的海外补给。

党支部建在海洋调查一线

为顺利完成任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承担本次任务的东海海洋环境调查勘察中心成立了“向阳红19”船临时党支部,把堡垒建在海洋调查第一线。

虽然工作繁忙,党员学习也不能间断,临时党支部每周五组织大家进行十九届四中全会党课学习,先后进行了“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海洋强国、反腐倡廉等专题学习活动。

党员是一面旗帜,只有把旗帜插到最前面,才能鼓舞士气,提高团队战斗力。哪里有苦活、累活或者有危险的活,哪里就有党员的身影,无论是烈日炎炎的甲板作业还是漫漫黑夜的防海盗值班,党员总是冲锋在前。

今年即将退休的老党员林宝森同志,就是其中的代表。在听闻此次印度洋调查任务时间久、任务重时,他主动请缨,找到项目组申请参加调查任务。赤道附近的印度洋气温高达摄氏30多度,甲板作业更是360度无死角烘烤,林宝森每次都冲在前面,搬运、冲洗、加固仪器,这位老党员成了最有活力的“年轻人”,年轻队员都劝他休息,他却总是微笑拒绝。航行经过马六甲海峡时,为保障安全,临时党支部决定党员带头进行防海盗值班,他主动提出第一个值班。夜晚他在甲板来回巡逻,像海疆卫士一般。老同志的身体力行让大家备受感动和鼓舞,更坚定了全体党员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决心。

精神饱满去战斗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向阳红19”船后甲板上全体调查队员和船员迎着新年的第一缕阳光,在国歌声中庄严注视五星红旗缓缓升起。1月1日,“向阳红19”船临时党支部组织全船举行了升旗仪式,迎接新一年的到来,也吹响了漫漫征程上的号角。

漫长的航程,需要时不时给大家“松松劲”,给严肃的工作增加一味调剂,让大家能以饱满的精神继续战斗。“向阳红19”船临时党支部先后组织了一系列娱乐趣味性强、参与度高的活动,如棋牌游戏、套圈比赛、乒乓球争霸、摄影比赛……这不仅有效缓解了队员的工作压力,还增强了队员之间交流合作,提升了团队凝聚力。

“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节是国人最重要的团聚的日子,除夕这一天,值班人员仍然坚守岗位,餐厅却是另一番景象。临时党支部带领正在歇班的几位调查队员和船员分工合作,剪纸、吹气球、贴福字、挂彩带,原本冷清的餐厅在大家的齐心装扮下变得红红火火,年味十足。

除夕夜,大家欢聚在一起享用大厨精心准备的年夜饭,席间船长和首席为大家颁发了前期比赛奖品、抽取幸运大奖,欢声笑语中,大家在遥远的印度洋也感受了温暖。更让大家感受到浓浓温情的是东海局及东海海洋环境调查勘察中心领导在春节到来之际发来的慰问电,真诚问候、殷殷嘱托是对大家坚守岗位最大的慰藉和鼓励,让每位调查队员和船员都感受到了来自组织的关怀,在遥远的印度洋上度过了一个特殊意义的春节。

这个航次中既有身经百战的海洋调查工作一线的老前辈,也有初次登船的90后新生代,既有热血男儿也有坚韧姐妹。他们在滚烫的甲板上挥洒汗水,在日夜通明的实验室耕耘不停。他们放弃春节阖家团圆的机会,默默坚守在远洋调查一线,克服长时间远离祖国和亲人、航程漫长、恶劣海况侵扰、通信网络不便等重重困难,穿越赤道,远赴印度洋,以无私奉献精神,舍小家为大家。他们挑重担、克难关、迎挑战,他们是全体海洋人的缩影,在平凡的岗位闪着不平凡的光。

作者: 吕 宁 陈新玺 赵建丽 来源: 中国自然资源报 发布时间: 2020-04-07

热门新闻榜 更多

视频专区 更多

找回密码

换一张
下一步

密码重置邮件已发送到您邮箱,请查收

确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