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页

为您推荐

社会心理学导论

¥ 70.40

海底两万里

¥ 54.60

太子河辽阳城区段常见浮游生物图谱及生态现状

¥ 54.40

国际海洋生态监测与评估报告

¥ 134.40

中国科学院近海海洋观测研究网络黄海站、东海站观测数据图集Ⅹ

¥ 116.00

合成孔径雷达海洋涡旋探测

¥ 182.40

首页 > 海洋书城 > 海洋社科类 > 海洋文史

海峡两岸郑和研究文集

定 价: ¥ 72.00

会员价: ¥ 54.00

1806

浏览次数

作者:时平

出版日期:2015-06-15

ISBN:978-7-5027-9165-0

装帧:平装

页数:374

版次:B1

立即购买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50.00

内容简介

《海峡两岸郑和研究文集》收录了40余篇学术论文,内容涉及郑和下西洋目的和停止原因、郑和文化多远价值、郑和学术史考察等问题。其中,“郑和模式”的提出对于从国家文化视角认识郑和下西洋历史研究具有创新意义,还有从明代气候变迁与郑和下西洋的关系,讨论对郑和下西洋的影响等颇有新意。这些学术成果,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两岸郑和研究学术多元、融合与合作的新境界。《海峡两岸郑和研究文集》适合郑和研究人员及在此方面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目录

跨越中的交流与合作(代序)


郑和下西洋:目的与终止原因

论郑和的天道思想

郑和下西洋与明人的海洋意识——基于明代地理文献的例证

明代前中期中国海洋政策生成与演变分析

明代气候变迁与郑和下西洋关系探讨

以史实资料分析郑和下西洋行动停顿的原因

元代跨海用兵为郑和下西洋铺路


郑和下西洋与对外交往

郑和形象建构与中国一东南亚国家关系发展

郑和下东西洋与新加坡关系考辨

从郑和下西洋看中国对南海的经略

试析明代旧港宣慰司的设置及性质

古麻刺朗、苏禄、浡泥“三国志”——兼论中国海商船队功绩

明朝南北洋海疆经略比较研究——以郑和、亦失哈为考察中心

“郑和模式”对中国当代海权构建的现实意义

“郑和模式”与当代中国的和平发展

“郑和模式”难作解决南海问题效方——试寻新情况下之新办法

“郑和模式”与南海纷争解决之道

“郑和模式”与当今海洋维权


郑和研究:航海图与航海技术

以海浪模拟风场解读《郑和航海图》

《郑和航海图》的绘制过程

季风环流与大航海时代——兼论郑和航海与地理大发现航路意义的比较


遗迹与考证

明代刘大夏销毁郑和下西洋档案考辨

郑和下西洋与蓬莱船材

《郑和航海的故事》:近代第一篇郑和研究的白话文

质疑《郑和下东洋》

“美洲”地名由来与郑和远航

天方国在突尼斯

郑和下西洋与舟山群岛地缘文化

元代郑和家乡的海外贸易新考

略论宝山烽堠和御碑的价值及意义

上海宝山烽堠碑的文化价值

明代宝山烽堠的世界与中国比较研究

陈碹家世


郑和研究:文化属性与多元价值

郑和远航与南海国家的酒文化

郑和下西洋航线遗风巡礼

郑和文化遗产研究与发展旅游业机遇


郑和研究:学术史视角

郑和研究的新开端——对1983年“九江会议”与20世纪80年代中期郑和研究之回顾

三十年郑和研究的两个重要转折点

郑和研究学术史上的里程碑——纪念“九江会议”30周年

第二届海峡两岸郑和学术研讨会综述

纪念宝山烽堠碑600周年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历史变迁学术研讨会综述

中欧合作研究《西洋记》之回顾

郑和与台湾——吴京博士的贡献暨我们承续的使命


附录一:第二届海峡两岸郑和学术研讨会论文目录索引

附录二:纪念宝山烽堠碑600周年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历史变迁学术研讨会论文目录索引


后记


精彩书摘

《海峡两岸郑和研究文集》:面临的不利主客观条件主要有:第一,不像永乐时中国为东半球唯一强国。近代中国积弱百年,现在虽是大国但算不上强国,却有强国在与我们为难,还有军事上次强国挑战作对。而且两者联手。第二,对南沙群岛长期缺乏实际管辖,地理条件不利,缺乏远程力量管辖。第三,南海其他声索国纷纷以各种借口抢占岛屿,实行以小欺大。我国近几十年中,并非没有实行“郑和模式”去处理南海周边国家争端,诸如:第一,面对邻国抢占我国传统南海领土线内岛屿,只在西沙群岛范围内不得已短暂用武力驱除一次。而对在南沙群岛内抢占并擅自开采石油的行径,总是以和平为重,百般容忍。并未以武力驱逐侵占军,捣毁其窃油设施。第二,睦邻友好。总是投放“与邻为善”“与邻为伴”、互利双赢、“不分国家大小,一律平等”的诚意。第三,2002年提出并与东盟各国共同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提倡一切争端通过谈判去解决。但有些周边国家视其不过为一纸“君子协定”。有学者评论:“《宣言》并没有达到约束南海周边国家的目的,反而成为这些国家掠夺南海资源的‘保护伞’,因此,南海个别国家才不断破坏《宣言》”的和平精神。第四,中华文化和中国先进技术在永乐时可谓世界第一流,如今却不是。传播吸引力有限,还在复兴之中,要创新到最领先的时候,有待时日。第五,忍辱让利,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但收效甚微。笔者认为,“郑和模式”虽然值得称道,却不是对今日错综复杂的南海问题的有效良剂。多年前,北京大学教授陈炎先生听说笔者在研究南海诸岛现状和历史,曾转赠其学生所著《越南关于西南沙群岛主权归属问题文件资料汇编》。其中有一部分是1988年7月越南胡志明市青年出版社出版的一本由越南人阮文胜写的书《黄沙,长沙》(即我国的西沙和南沙群岛)的节译文,看到有的越南人对郑和下西洋的言论,使笔者感到震惊。该书集中谈论了关于西沙、南沙是所谓越南领土的一部分。由郑和下西洋而制成的《郑和航海图》,它标绘的“石塘”和“万星(里)石塘屿”,就是指主权属于我国的西沙和南沙群群岛。为了配合本国狭隘民族主义利益,不惜对郑和下西洋的事迹和性质歪曲事实。书中写道:“事实上,15世纪初叶,明朝大臣郑和七次抵达东南亚及其邻国,旨在扩张势力和领土,郑和军队每到一处,便逼迫当地帝王和人民,之后,这些扩张主义分子还立碑刻记自己的侵略行径。人们已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爪哇等地发现这些证据,近来还在锡兰发现一块这支侵略军留下的刻有汉文、泰米尔文、波斯文三种文字的碑石。郑和率领的这支军队其主要目的在于侵略,同时还图谋控制东南亚地区这一重要的海上通道和通往印度南部的门户。明朝侵略军的上述行径都清楚地载录于当时及后来的中国航海家、官员留下的史料中……这些书籍几乎无一(不)提及郑和军队占据黄沙(大黄沙)、万里长沙(黄沙洲)以及如同他们到其他许多国家所作的那样竖碑记刻自己的侵略足迹等事件。”20年前,王民同先生《论明初对外关系的基本国策与郑和下西洋的政治使命——驳阮文胜的“侵略论”》批驳该段言论。阮文胜的这《海峡两岸郑和研究文集》虽由个人名义发表,但这不仅仅是个别人的观点,是受其国家支持的。三、针对新情况创制新钥匙试探 解决此事不容乐观,但也不要悲观。我们要创新思维,闯出新路。除了国家有关职能部门要谋划新办法,有能力关心海洋权益的学者都要群策群力外,有几个方面应该继续创新:第一,优先解决海峡两岸中国人团结起来一致对外的问题。在南海主权上,为中华民族共同利益,这是大局。虽迄今两岸执政党有不同立场,但应从大局着眼。中国愿与外国“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两岸更应先实行这一精神。不但应该共同防守太平岛,还可共同开采海底石油,所得合理分配。取得经验推而广之进之。在这样的历史关键时刻,若能顺应潮流,必将造福当代,流芳史册。第二,尽快增加和加强自主采油和建岛。在九段线中国海域内扩建探油和采油点。对于被侵占岛屿,应一手外交交涉索还,一手建设浅滩、暗礁盘为人工岛。  ……

读者评论

找回密码

换一张
下一步

密码重置邮件已发送到您邮箱,请查收

确定
关闭